「日本語」重组间隔复习策略,我将试着斩断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的语言学习死循环(二)
背景
在 第一篇文章 描述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并不能如期收集到观测数据。
因为相对时间成本很高,我的大脑在 “抗拒”;或者说,我们发现了计划本身的隐患。就是 TTS 合成的声音,可能会对我形成误导。
在过往的几周,完成 N5 词汇的初始 S0 级的记忆后,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对比 Mircosoft Azure,Google Cloud 和 ojad 的 TTS 效果上。
我有详细记录遇到了问题,评估的标准,取舍的标准等。我以后可能会专门写一篇相关的博客文章来完整地阐述。
在这里,我直接说最终采用 ojad 来作为核心 TTS 的原因:
- 节奏重音,相对更准确,易辨识。这是核心原因。我虽然每天学习日语都有些一些关于日语节奏的碎碎念念,但是直到接触 ojad 之后,我才意识到,我正尝试描述的,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话题。在 ojad 的网站上,能看到,这涉及到许多博士级以上的重要研究。换句话说,从学术的角度看,ojad 的结果,是相对值得信赖的。这么描述有点枯燥。用一种更形象化的说法吧: 日语,就像嘻哈音乐。唱歌时,需要同时需要掌握歌词 + 节奏,不然对方可能很难听懂你在唱哪首歌。
-
重音和句子节奏,有可视化工具辅助。这个非常棒。要比我自己去靠感觉去听,去尝试辨识,要准确太多了。这就像:我原来的方法时,通过听,来模仿弹钢琴;现在可以直接看着谱子来弹。后者的成本肯定更低,而且准确度,肯定也是非常高的。换句话说,有了 ojad,我唯一需要解决的,就只有 熟练度 的问题。放个图,大家一起感受下。我当时看到这个图时,是十分惊叹的。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工具。
-
能清晰的标识出 母音の無声化。有点像英语中的爆破音相连,前一个爆破音只有形,不实际发音的技巧。能正确进行 母音の無声化,日语听起来会更地道。这也能解释,为何英语母语者说实话,听起来会更像那么回事的原因。我最开始注意到类似现象,是在 奥さん 和 お幾つですか 这两个词上。这两个短语,按照音标读,会非常拗口。我试了下,果然是因为某个音节需要用 母音の無声化 的技巧处理。
- ojad tts 的缺点是,声音的机器感,很明显。但我认为,这是不用过多担心的。日语的核心是节奏。不用担心自己也会像机器一样发音。因为人的声带和机器合成的原理不一样。所以,只要保证 tts 最核心的 重音节奏特征,能被自己清晰辨识出来,就够了。至于其他的,比如 声音的 感情特征 自然度 等,还有其他辅助辅助措施来辅助引导。比如:多看本土日剧。对,其实也没啥神秘的。日本原来不仅有 语言学校,竟然对自己的 语言,进行了这么多科学化的测量和研究。
当前效果描述
-
因为只记忆了一遍,大部分单词,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但是,也能从日语中辨识出,至少知道:这个词,我背过。我相信,多次间隔复习后,自己几乎肯定可以听出自己间隔复习过的这些单词。当然,需要验证。
-
单纯记忆单词,确实对于听力提升,帮助很大。比如 おじさん 这个词,日剧中经常出现。我原来一直以为它是 お父さん 的同义词。所以,从我的视角看,日剧中各种 乱认爸爸。。。苦笑。。。。
-
因为时间成本高,大脑确实会 抗拒。或者说,处于一种相对 警惕 的状态,警惕可能的未被考虑到的 失败 的因素。比如 tts 就是源于:最开始的 google tts,几乎是统一不连读,比如把 知らない,发音为 shi ra na i。尾部的分开的 na i,无法接受。我在日剧和现实中听到的,都是 shi ra 奈。即:na i 应该连读为类似 ne 的音。我当时在公园闲逛,无意中听到一个日本小朋友的一句 知らね时,就暗下决心,必须把现在的 tts 替换掉;继续下去,恐怕误导会越来越多。当然,关于 tts 的话题,其实很难简单的说,哪个更好;所以我只能说,我现在用的,是更符合我现在需要的。不同场景下的 tts,要解决的侧重点,应该是不同的。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我认为容易辨识和把握的 轻重音和节奏感,对于我,是最核心的指标。
-
大脑,还是喜欢记忆单词的。可能是因为我记忆的是 N5 的单词。生活中很常见,但是我一直不知道怎么用日语去读。当进入到 N2 阶段后,估计会有一些针对单词本身记忆必要性的讨论。
后续计划
考虑到 间隔复习,在第3次或第四次复习后,才能产生足够的 熟练度,所以 5 月份,暂时继续推进批量记忆的方案。
其实,本身是有分歧的。但是在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我重新读了几遍。我认为它在逻辑上,是成立的,或者说是极大概率成立的。
我还是想继续试验,进一步验证下。其他方案也是有的。比如按词性记忆,按功能记忆,重新恢复原始的间隔复习算法等。但是其他备选方案,相对来说,执行的复杂度,略高。越复杂的机制,越容易在不宜察觉的地方出问题。
计划&预期 VS 止损&核心观察点
- S1-又间隔3天后(4.27 ~ 4.30):完成S1间隔复习。主要观察时间成本,是否降低。考虑到这次需要同时熟悉发音与重音,可能不会有显著的时间提升。
- S2-又间隔5天后(5.6 ~ 5.8): 完成S2间隔复习。完成S2后,就要开始关注批量记忆的效果了。另外,5.11 开始,将每周六去上区役所的基础语言课。我不指望学到什么东西,主要是将这个课程作为一个我观察自己学习方法的效果的参考指标。
- S3-又间隔8天后 (5.16 ~ 5.17): 完成S3间隔复习。这个时候,需要进行一个月中评估。如果单词熟练度显著提升,日剧涉及到的部分,能听懂的也更多,则可以开始加码,批量进行 N4单词的记忆与间隔复习。否则,需要评估下,是否较大程度地修改学习方案。
- S4-又间隔13天后 (5.30 ~ 5.31): 完成S4间隔复习。如果 S3 后,听力等,没有明显提升,这次将是最后一次执行批量记忆。
- S5–又间隔21天后:还会有吗???待定。。。
其他:我可以一直失败,因为我只需要成功一次
第二语言的学习,真的让我很苦恼。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参考。因为个体差异太大,同样的方法,换一个人,可能就成为了负担。
我在努力地寻找可能性。我不能保证这次就一定是适合我的高效的方法。我能做的就是:在自己可以评估的范围内,优先尝试相对成功率更高的策略。
我只需要成功一次就行了。所以,我要小心地观察,等待。只要我还在探索: 鹿死谁手,犹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