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假如只有在【有意识学习】进行的过程中,【无意识学习】才会自动进行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在我阅读AWS相关的日语技术书时,我定立了一个小目标:只收集片假名日语,并整理出对应的英文。但是,我却意外地发现,无意中注意到了很多自己学过,但是很少用到的日语语法。我认为可以称呼后者为 “无意识学习”。
类似的现象有很多。比如去超市购物。我每次去超市,其实购物的目标并不一样。但是因为对布局不熟悉,每次都要适当周周转转。刚开始时,只觉得这个超市,很大,品类很全。但是现在,细细想来,我几乎已经无意识中记下了整个超市的精确品类布局。现在要买什么东西,我几乎大致能猜到在哪个位置。
我对 “有意识学习” 的定义:
- 目标相对客观和明确,或者说可以明确地判定 “成功或者失败”。比如:弄清书中每一个片假名的含义;超市买到某个特定品类的物品。
- 目标本身,一般确实是有意义的。一般和现实中的学习,有某种更直接地更功利性的联系。比如:弄懂片假名,是为了加快AWS书籍的阅读速度;超市买菜,肯定是要做饭了。
- 一般有某种隐性的时间或者空间限制。比如:看AWS书籍,核心限制是尽快具备接管AWS业务代码的能力;购物的限制就更直接了,等着米下锅呢。
我对 “无意识学习” 的定义:
- 不存在特定的目标。用个成语就是 “无心插柳”。
- 不需要存在任何实际的意义。或者是:可能压根意识不到进行了 “无意识学习”,也就无所谓赋予某种意义了。
- 因为不需要存在 “意义”,一般不论结果如何,都不会引起 “焦虑”。
- 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妙的组合效果。但是效果,往往需要一个不太确定的较长时间才能被感知到。
核心问题:有无可能引导 “无意识学习”?
咋一听,似乎有些冲突。一旦可以被“引导”, 又怎么能称之为“无意识”呢?
但是,我还是认为 “无意识学习”,可以被引导。因为:“无意识学习”,只会发生在“有意识学习”的过程中。基于此,“无意识学习”,不会超出 “有意识学习”的作用范围。
更直接点说:如果我们对于相当遥远的未来,有个模糊的预期的话,我们可以通过限制 “有意识学习” 的发生方式,来间接影响 “无意识学习”。
可能的方法:用 “低目标” 的“有意识学习”,来间接引导“无意识学习”。
首先,AWS书籍的阅读,确实是 “无心插柳”。我给自己定义的日语阅读方面的 “低目标” 是:收集每个可能有价值的片假名词汇。这个目标非常容易实现。然后我发现,在看这本书时,不再焦虑了,而且阅读和理解速度,似乎有点可以媲美阅读中文素材了。
然后,我准备验证这个 “理论” 的试验是:阅读日语漫画,收集可能有价值的汉字。因为日语汉字的读音和中文差异不小, 我一直在寻找能以一种可持续的方法,自然持续增加词汇的方法。我认为自己对日本漫画,还是挺有兴趣的;但是一直读不进去。每次抱着一个学习日语的宏大目标来打开漫画书时,就异常的焦虑,几乎无法体会到任何乐趣。当然,选择漫画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些漫画的汉字上,会无差别地标注上读音,这样我就不用频繁地在“漫画”和“翻译器”之间切换了。
先试试吧。如果真的可行,我可能就可以“定制人生” – 不知道最终能做到什么程度,但是可以较为准确地控制未来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