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語」间隔复习进度追踪-20240227
核心目标
- 旧卡片, 复习完毕.(DONE)
- 卡片的数量: 20
- 耗时(分钟): 20
- 平均每分钟: 1
- 新课程的新卡片的学习.(DONE)
- 新课程学习 1课.(DONE)
- 课程: Level 02 - LESSON 22
- 每日词汇新记忆.(MISS)
- 每日词汇复习.(MISS)
建议:
- 回答问题时, 请以助词分割的短句为最小单位.不要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往外蹦.
学习心得和感悟(全天动态补充.纯感受.不保证正确性.):
- 我似乎可以听清电视剧的每一个音节了! 不可思议! 就像 “接收” 似乎已经ok 了!
- 后记: 并没有太大用. 词汇量积累太少了.能识别出的有意义的音节, 其实很有限.
- 看字幕,减轻了 听力的负担!直白点说: 减弱了 听力训练的效果.
- 后记: 一个悖论. 如果无法识别出音节的意义.用不了多久, 大脑就会开启防护机制, 主动屏蔽这些音节.所以, 在初期,不看字幕, 未必就能给与大脑更多的听力训练.
-
看日语,应该从中间助词往左右看! 或许回答时,说话时 也是这样! 先确定助词, 再补充细节.
-
比 “发音” 更重要的是 “感觉”! 要重点模仿那种 “感觉” ! 母语者, 虽然无法完美复刻另一个母语着的 音色, 但是模拟 “感觉” , 是较为容易的, 并且也更容易被另一个人 Get 到. 想象下, 经典小品 “改革吹风吹满地”… 是不是脑子中已经有画面了…
-
五百(go hyaku) 按照 gou shaku, 更好发音. 类似中文 狗吓哭.
-
音调的升降, 本质上, 受人的情绪影响很大. 要试着感受 说话者的 情绪. 这可能比升调和降调本身更重要.
-
全部でいくらですか。 中的 全部で 有种 高冷的感觉.
-
英字新聞を買いたいんですが。(eiji shinbun o kaitai n desu ga.) 中的 tai n 有点类似汉语 蛋.
- 日语真的是一种实用至上的语法.一切以更好的沟通为第一准则.
- 没有的词汇, 直接用片假名,生成外来语. 这样就不用去费力思考如何更准确的翻译成自己语言系统力的词汇了.
- 不会写汉字, 就直接用平假名. 有点不可思议. 这就有点像: 汉语地标, 用了拼音. 自己想想, 用拼音又有什么关系呢? 至于彼此能看懂, 不就行了吗?!
-
听音频App的30分钟主音频时, 要跟着旁白的语言引导, 用大脑去构建对应场景
- 我的 闪卡 holiday 暂停策略, 本质上 就是 优先级 动态调整策略.
- 在最开始时, 是统一配置的 holiday.
- 现在我已经调整成, 支持为每一个卡组包配置独立的 holiday.
- 这样, 来不及复习的, 就直接标记为 holiday 就行了.
- 至于为何会 “来不及复习”. 没有讨论的价值. 这就像问: 昨晚为什么会失眠一样, 没有意义.
- 可以预知的时间冲突, 肯定提前规划. 意料之外的事情,总是要有应对方案.
-
日语句子一般似乎只有一个动词. 好几个助词, 都是对该动词的 进一步说明, 如 明日の朝息子に電話をかけます.
-
できます 是什么意思? 常用场景举例.
“できます” 是日语中的一个单词,其含义为“能做”,“可以”。 这是一个非常通用的动词,可以用在很多不同的场景中。以下是一些例子:
-
能力表达: 这个词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能力或者技能。例如,如果一个人问你是否会说日语,你可以回答 “日本語はできます”,意思是 “我会说日语”。
-
询问能否完成某事: 这个词也可以用来问一个人他们是否有能力或权限去做某事。例如,”これはできますか?” 意思是 “你能做这个吗?”
-
表达可能性: “できます” 也可以用来表示可能性。例如,”私はもうすぐ到着できます。” 意思为 “我马上就能到达。”
请注意,这个词的含义可以根据上下文的变化而变化。
-
-
都合が悪いんです。 可以改成 都合じゃありません 吗?
不,这两个日语表达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都合が悪いんです” 的意思是”我有点事”或”时间不便”。这句话经常被用来拒绝邀请或者通知别人现在无法接受某些请求。
而 “都合じゃありません” 的字面意思是 “我并非不方便”,基本上没有实际情境中会使用此表达。如果您想表达 “我可以” 或 “时间上没有问题”,那么您可以说 “都合がいいです”。
-
日语单词 地下鉄 和 電車 的区别是?
地下鉄(chikatetsu) 和 電車(densha)都是运输方式的日语术语,但它们分别指的是稍微不同的事物:
-
地下鉄(chikatetsu):直译为 “地下铁路”,这个词主要用来指地下或城市中的地铁系统。这些系统通常位于地下,但有些也可能有地面或高架的部分。这种运输方式更常用于大型城市,可以快速移动大量的乘客,避免地面交通流量。
-
電車(densha):直译为 “电车”,这个词包含电力驱动的各种铁路系统。这可能包括上述地下鉄,但也包括通勤火车、长途火车、有轨电车等。在更广泛的语境下,”densha” 可以被用来指任何类型的电驱动列车。
总的来说,所有的 “chikatetsu” 都可以被称为 “densha”,但并非所有的 “densha” 都可以被称为 “chikatetsu”。
-
-
从生理学角度, 说话感觉拗口, 可能是 面部肌肉, 类似的发音组合少; 没有对应的肌肉记忆; 听力角度, 可能是 耳部感应液体, 没有习惯类似的 听觉组合, 导致没有 对应肌肉记忆, 导致接收困难, 进而无法快速准确地传递信息.
-
疑问: 肌肉记忆, 是存储在肌肉上的? 还是大脑上的? 如果是大脑上的, 本质上 其实还是 大脑的 预测体系 在发挥作者用.
-
疑问的答案是,肌肉记忆并不存储在肌肉中,而是存储在大脑中。”肌肉记忆”这一术语,更多地是一个形象的表达,描绘了我们如何通过反复实践某种特定的动作或技能,可以不再需要付出太多的精力或思考就能执行该动作的现象。
-
“肌肉记忆”在神经科学中被理解为一种被称为长期记忆的过程的一部分,主要涉及由大脑中的基底神经节和小脑控制的运动技能。通过反复训练和实践,我们可以将特定的物理行动序列编码成这种记忆,使得在未来执行类似的行动变得更加容易。
-
所以,从本质上讲,你是正确的。肌肉记忆是大脑预测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大脑已经学会预测并执行某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这种预测不仅是通过思考和决策完成的,还涉及到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配合,从而使动作更加顺畅和自动化。所以,尽管我们通常把这种过程称为”肌肉记忆”,但实际上,这是大脑的工作成果。
-
- 基于 肌肉记忆 的更本质的描述. 所有所有的一切, 本质上都是大脑在起作用.
- 如此. 好多东西, 就更好理解了.
- 如: 语言的学习, 可以类比编程, 理解为 大脑收集数据,建立索引的过程.
- 而所谓的某个语言能力更强, 可能仅仅是因为大脑为这个语言能力,做了某种优化.
- 我可以举一个更加具体的例子:
- 假定某门语言的词汇数量是 N.有一个单词对照卡, 用于查询单词含义. 每次查阅后, 单词卡都会随机重排序一次.假定大脑失去了记忆词汇的能力.
- 遇到该语言的素材, 每个单词的查询成本就是 O(N).
- 如果大脑现在已经熟练记忆了这个单词, 本质上我们可以认为大脑自己建立了一个以 单词 为 Key 的Map. 此时单个字的查询成本, 就是 O(1).
- 显而易见, 此时大脑建立模型的 Key, 与我们遇到的 Key 匹配度越高, 就越快. 如果我们是以短句为 Key, 那我们阅读的速度,肯定就会更快.
- 一个简单的推广: 大脑可以使用多种素材,作为 Key 来建立大脑知识体系的索引.
-
索引, 可以是图像, 是视频, 是文字, 甚至可以是一种感觉. 任何可以被大脑接收的信号, 本质上都已经转换为电信号了, 对于大脑来说, 可能也不过是一堆冗余信息的key.
-
我们甚至可以大胆推测, 大脑在检索信息是, 几乎不会不会以原始进行检索. 即: 大脑不会将已经存储的信息先翻译为 声音, 然后再比照相似度.
-
我现在怀疑: 大脑是以一种我预想之外的方式,在工作. 我原来一直以为大脑是 “听懂”或者”看懂”了某种信息. 我现在更倾向于, 大脑是直接将 视频和音频转换后的 数据流 ,直接输入 缓存检索 系统, 能匹配的上, 就 “听懂”; 匹配不上, 就是 “听不懂”. 但是, 其实根本就没有 “听” . 它只是将匹配的信号, 二次处理了下.
-
也就是说: 对于大脑来说, 可能根本就没有 声音, 视频, 有的只是一堆堆的 数据流. 而数据的形象化解释, 可能只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制, 一个纯粹用来和我们外部交互的机制.
-
更具体点说: 大脑在处理声音数据, 视频数据时, 可能使用一种统一的机制在运作.在处理不同数据时, 可能时完全可以在一个我们无法感知的底层,直接运作, 压根不需要二次 经过 听力/视力 的输入系统.
-
简单类比下: 这有点像 web 前端 和 Server 后端. 许多没有IT经验的用户, 会下意识的以为是网站再和他们交互, 再给他们推荐. 他们大都没有 Server 服务的概念. 比如: 推荐体系, 其实大都是在 Server 后台端运算默默完成的.
-
-
地下鉄(chikatetsu) 按照 ka->ga te->de 的音变, 读起来, 相对更自然些. 男声是 ka, google 也是 ga.
-
日常间隔复习, 回答时, 自己也养成习惯, 以助词结尾的短句 整体来回答, 而不是一个一个单词的 崩.
-
是情绪! 听力, 无法听懂 日本人说话, 一个核心因素可能是: 没法感受对方的情绪. 无法将 素材和 情绪关联起来! 即, 对于非母语者, 初学时, 新语言, 是没有没有情感温度的!
-
アメリカ, 发音是 ga 结尾 怪不得发音 总是不像.
-
いいえ : (expression) no, 发音有点像中文 一夜.
-
英語(えいご) い 似乎只是让 前面的 え 拉了个长音, 并没有变成类似英语字母 A 的发音.
-
一个小观察. *思います : (v.) to think, 更像是 思 は います, 进而变成了对应的动词。类似的如: “嫌います
- 我判断, 就是词汇量的问题. 虽然有许多声音批评以单词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 但是缺少基础的词汇量, 可能一切都是空谈. 语感再好, 又怎么样? 能听懂每一个音节又怎么样? 不还是听不懂. 我怎么可能听懂我压根就不不知道的词汇呢?
- 所以, 我准备适当加大词汇记忆的时间投入.
- 如果我判断正确的话, 在我词汇量得到 1000 时, 听力水平, 会有一个(自我感觉上的)巨大的提升. 最晚3月底, 应该就有一个更明确的结论了.
- 如果我判断正确, 后续学习其他语言, 就无脑先熟练记忆它 3000 单词. 每一个单词, 都是一个战队的士兵. 三千越甲可吞吴 呀!
- 关于词汇记忆, 我一直有点犹豫. 因为想尝试的策略有很多.每个策略都需要占用相当高的时间. 我最终决定尝试单词记忆, 是因为我最近的一些关于 自然语言学习 和 编程语言学习的一些思考. 我发现我以往类比时, 遗漏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细节:
- 编程语言本身, 主要是为了完成既定任务. 但是在交流和讨论任务本身时, 其实是用的 人类语言.
- 对于人类语言本身的学习, 学习本身就是任务, 而交流本身, 也恰恰是目的之一. 这就导致我无法借助其他已知的另一种 “辅助语言” 来完成交流.
- 更进一步: 如果未来, 人人带一只自动翻译器, 那我可能就不用专门记忆词汇了. 专注学点常用语就行了. 其他不认识的词汇, 让自动翻译器帮助我来搞. — 不过, 那个时候,非母语本身的学习, 已经成了一个非必须的选项.
- 基于上述关于 词汇 的讨论, 我大胆判断, 现在影响我日语听力和口语的核心瓶颈, 就是词汇! 至于判断对不对, 3月底, 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