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TODO:

  • 音频App的主音频, 需要间隔复习, 以进行不同场景下的往复训练.(需要制作卡片)

核心目标

  • 旧卡片, 复习完毕.(DONE)
  • 新课程学习 1课.(DONE. Level 02-LESSON 20)
  • 当课新卡片 新学习.(DONE)
  • 每日词汇新记忆.(MISS)
  • 每日词汇复习.(MISS)

今日进度(全天动态补充):

  • 初始待复习卡片: 75
  • 第 1 轮复习后剩余: 0, 耗时 77 分钟
  • 总耗时: 约 77 分钟
  • 平均速度: 0.97 个 / 分钟

学习心得和感悟(全天动态补充.纯感受.不保证正确性.):

  • 必须一个人做事时, 也可以背景放一些肥皂剧. 不为剧情, 只为环境里一直有人的声音. 类似于某种形式的 陪伴.

  • どういたしまして。 结尾的 te, 是一个很模糊不清的音.
    • 推测: 除了重音, 句子应该还有类似 C 位的概念.
    • 除了 C 位的核心词, 其他部分的发音, 可能没必要刻意发音清晰.
    • 非C位词, 发音过于清晰, 反倒让人困惑.
    • 比如汉语, 也有类似现象: 你吃了吗? 很明显 C 位是 吃. 如果把 “你” 或者 “吗” 发音过于清晰, 很容易让人联想 , 是否有某种暗示.
    • 非母语者 的发音问题之一, 可能就在于过于注重 发音 的力度和清晰度, 导致整体表达让母语者困惑. 因为在发音上过于关注, 就会不由自主的 加重音 或者 过度停留, 让母语者以为是有某种不同寻常的暗示意味.
  • どういたしまして。 语法分析下:

    “どういたしまして” 是日语的一种表达方式,通常在回应别人的感谢时使用,相当于英语中的 “You’re welcome” 或 “Not at all”。

    这个表达的全面分析如下:

    1. どう: 相当于英语中的 “how” 。但是,在这个语境中,它更像是强化回应的连接词,没有实际的意思。

    2. いたしまして: 这是 “いたす” 的连用形。 “いたす” 是 “する” 的谦辞形式,意为 “to do” 。在此语境中,由于没有具体的宾语,它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礼貌形式。

    综上,可以认为 “どういたしまして” 是一种礼貌的、谦虚的回应别人的感谢的方式,其字面意思并不能直接翻译为英语。

  • 最近有人在力推 HelloTalk 这个App, 若干时间后, 我可能会尝试下. 目前我的语法和词汇, 体系差太多, 现在直接去, 估计效率不会高.

  • 随着预定投入时间的增加, 任务强度的合理降低, 非必要任务的果断删除. 今日的焦虑感, 正在快速缓解. 多巴胺 正在分泌. 因为能明显感觉到确实有所提升.

  • 一人女の子がいます。(hitori onna no ko ga imasu.) hi 的发音, 更像汉语 .

  • 一个有争议的观点. 我认为: 用中文给日语标记发音, 是有意义的. 这样 记忆成本 就只剩下了 音调 + 部分不包含的元素.
    • 想一下: 不熟悉粤语的人,想唱粤语歌, 用近似普通话来标记发音, 不是很常见吗? 影响音乐本身的美感吗?

    • 当然. 记忆的准确度和使用的灵活度, 会受限制. 适合非系统学习, 想快速上手的场景.

  • 我对模仿母语发音的 方法, 存疑. 社区有人声称, 要完全模拟影视剧中母语者的发音. 我这一目标的可能性, 抱有疑问.
    • 因为即使是母语者, 完全模拟另一个母语者的音调, 也是有相当难度的.
    • 再加上不断变换模仿的对象, 可能会让人陷入某种困惑之中.
    • 有一种可能性, 应该适当找发音和音调相对中性, 即没有太多个人色彩的素材来模仿. 并且模仿的对象,最好具有某种稳定性.
    • 如果有一个汉语普通话学习者, 看着国内国内卫视的综艺, 开始模仿学习, 大概率要崩溃吧… 大家说的都不一样…
  • 我认为, 听懂 比 说的像, 更重要. 因为是为了交流, 不是为了 考试口语.
    • 有一种观点认为: 说的像之后, 才更有可能听得懂. 我对此抱有怀疑.
    • 截止目前, 我认为听懂, 或许 更多的还是要多听. 而且多不同场景下, 去听, 去接触.
    • 即使是一个母语者, 如果生活在小城市, 初次来到一个繁华都市时, 许多概念, 估计也很难适应和真正理解. 比如我第一次用支付宝付款时, 我连什么是二维码,都不清楚, 更别说付款了.
  • 国内所谓的哑巴英语. 有一种观点认为, 是说的太少的缘故. 我现在更倾向于认为: 就是缺少 “间隔复习”. 没有间隔复习, 导致声音,语调和词汇的熟练度, 远远达不到能沟通的程序.

  • ちょっと待って下さい。(chotto matte kudasai.) 用汉字进行注音, 可以是: 敲逗麻袋库大塞.
    • 扩展开来, 如果一个熟悉日语和汉语的人, 使用汉语标注常用的日语, 或许可以做一个快速日本游常用语的手册.忘记50音, 能说普通话, 就能和日本人说话. 说实话, 常用场景, 真的够用了.
    • 我以前看过, 好像英语快速培训, 是有类似的教材的.(当然, 批评的人, 也不少…剖开场景, 谈方案, 都是耍流氓)
  • あいています。(aite imasu.) 此处的 te 音变为了 de. 很奇怪. 现在 de 听的更清了, 而不是自己以为的 てい 发类似英语 day 的音. 难道是自己听错了? 需要后续观察下.

  • 遅いですよ。(osoi desu yo.) 此处的 yo 发音近似汉字 .
    • 后续, 我可能会更多的使用汉语单字来帮助记忆音变后的声音.
    • 说实话, 一个 字, 要比各种 yo you 直接直观太多了吧. 而你唯一需要注意的是, 发音的音调适当按照原始音频多练习.
  • 音频App, 需要间隔复习.
    • 有效训练了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越来越快了.
    • 音频App本身的学习音频, 需要间隔复习.
    • 教的很有层次; 但是 还是缺乏间隔复习, 熟练度没法保证.
    • 它用语言构建了不同的场景, 明显理解的更深刻.
  • 层次化的学习, 可以更直接, 更自然的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和差异.
    • 如: 新宿へ大阪まで. 翻译过来, 含义有所接近.但是因为接触 较久, まで 本身又有时间场景下的辅助理解. 如此就能很自然的接收,到哪一站的票, 应该用 まで.
    • 相应句子: 大阪まで、一枚下さい。
  • 准确度, 熟练度, 流畅度 等, 可能要独立训练. 前两者 肯定要依赖于 间隔复习. 而 流畅度 应该是需要结合场景训练, 因为所谓的流畅度, 本质上应该是 大脑的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