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与 “形象”之变
朋友花两个月时间考到了驾照, 大部分人通常需要花6个月以上的时间.他认为考驾照非常简单.但是,我认为很难.我还没有尝试考过.但是,我就是认为很难.
还是我这个朋友,他会骑自行车,但是不敢骑电动车,他认为骑电动车很危险;但是我却十分骑电动车,甚至在一段时间,12KM 长距离骑电动车通勤. 真的很舒服, 风在耳边飘过.
我认为写代码,非常容易,在写了十年之后, 我甚至有点担心自己将来会过于轻易地被机器取代;另一方面, 非IT行业的人, 在特定场景下, 可以使用 代码批量处理的任务, 即使花费数十倍的时间 手动处理, 也不愿意学习编程, 他们认为学习编程过于复杂.
同样一本书,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阅读, 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我尝试用一种较为简洁的方式来定义我尝试讨论的 “抽象” 和 “形象”:
- 抽象: 任何我不理解的,都是 “抽象”的
- 形象: 任何我已经理解的, 都是 “形象” 的
显而易见:
- “形象化”后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
- 我可以借助 “形象”, 取尝试理解另一个新的 “抽象”.
- 我不可能借助一个 “抽象” 去尝试理解另一个 “抽象”.
- “形象”之中, 可能蕴含某些我们不知道的其他 “抽象”.
这个话题, 我很感兴趣, 日后有更合适的例子时, 我会继续进一步讨论.现在我先举一个略显简单的例子.
比如: 日本的地铁.
一个中国人, 初到日本,他会尝试根据国内的地铁乘坐经验,来尝试做日本地铁.(基于已知的 “形象” 去 尝试新的 “抽象”)
他几乎必然会犯错.日本地铁有许多不同于中国的地方.比如: 车次会分 快车,各站经停,通勤特快等; 同一站台,有可能有多个线路的地铁经过.所以, 无论哪国人, 到达日本后,乘坐地铁最安全的方式是: 严格按照 站台和时间, 去乘坐地铁,即: 同一站台, 如果没有到既定时间, 即使来了一辆车, 也不要轻易尝试.
这个熟悉和犯错的过程,就是从 “抽象”到”形象”逐步变化的过程. 而且,显而易见, 好奇心越强,观察力越强的人,至少能更快地完成 日本地铁知识的 “形象化”.当然, 部分过于保守的人, 可能一下成了地铁恐惧症, 因为担心坐错车,不敢随意坐地铁出远门了.
同样的,熟悉日本地铁之后, 这将会对我们解决其他问题, 提供新的不同的思路.又是另一个基于”形象”去尝试解决 “抽象” 问题的循环.
比如: 有许多人选择住在远离都心的千叶地区.虽然地图上看着距离确实非常远, 但是因为有 “通勤特快” 的存在, 未必就比其他看着更近的地方,花费更多的通勤时间.
然而,如果你只是一个只是简单的根据 地图App的提示去坐地铁,没有相对认真地梳理和总结过地铁线路的设计规则的话, 可能就不太容易想到去 千叶地区 居住.
再次回到开头的几个例子, 我们似乎可以得出其他的一些结论:
- 对于 “抽象” 的, 我似乎总是倾向于高度它的难度.
- 对于 “形象”的, 我似乎总是倾向于低估它的难度.
所以,在做重要决策时, 我常常会基于各种信息来分析下, 通常大部分人完成某件事需要的时间, 来适当修正下对某件事难度的认知.
哈哈哈… 似乎没啥用的讨论… 文章本身, 也是 “抽象” 和 “形象” 的另一个例证… 关键的问题,不在于文章说了什么, 而是你真正 学到了 什么…